近日,我市創新推行黨建和廉潔工作站模式獲得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紀委書記、自治區監委主任房靈敏同志批示“欽州市委高度重視黨風廉政機制建設,探索建成245個黨建和廉潔工作站,這種做法值得肯定和推介。市紀委要認真協助市委將此項機制利用好,發揮更好的作用,把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去年4月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穩中求進基本工作方針和推動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要求,針對農村基層監督機制不健全、監督力量薄弱、同級監督難等實際情況,創新探索推行黨建和廉潔工作站模式,推進了基層黨風廉政監督機制常態化長效化,暢通了基層黨內監督最后一公里,實現了基層黨內監督全覆蓋,促進優化了基層政治生態,得到了中央紀委調研組肯定,廣西日報等媒體進行了專題報道。運行一年多來,全市黨建和廉潔工作站開展監督檢查6978次,下發廉情預警通知書657份,廉政談話提醒2786人次,收集問題和線索2517條,轉紀檢監察機關立案462件,其中扶貧領域問題線索轉立案285件。
▲黨建和廉潔工作站工作人員上廉政課
一站打通基層黨內監督最后一公里
——欽州市創新推行黨建和廉潔工作站模式的實踐做法
2017年4月以來,欽州市委針對農村基層監督機制不健全、監督力量薄弱、同級監督難等實際,在全市逐步建立起覆蓋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黨建工作站模式基礎上,創新探索推行黨建和廉潔工作站模式,推進基層黨風廉政監督機制常態化、長效化,暢通基層黨內監督最后一公里,實現基層黨內監督全覆蓋,進一步促進優化基層政治生態,得到中央紀委調研組充分肯定、廣西日報等媒體專題報道。運行僅一年多,全市黨建和廉潔工作站開展監督檢查6978次,下發廉情預警通知書657份,廉政談話提醒2786人次,收集問題和線索2517條,轉紀檢監察機關立案462件。
▲黨建和廉潔工作站工作人員接待來反映問題的群眾
一、創新動因
從近年來開展市縣黨委巡察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開展監督檢查的情況看,尤其是從近年來開展發生在群眾身邊、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治理工作情況看,農村基層監督力量不足、同級監督難的問題相當突出,基層監督機制不健全,日常監督存在很多“空白點”,直接制約農村基層政治生態建設。探索推行黨建和廉潔工作站模式,正是基于破解這些難題應運而生。
(一)鄉鎮紀委力量不足,監督存在“空白點”。欽州市最大的鎮有32個村(社區),人口最多的鎮有13萬多人,超過10萬人的鎮有9個,一般每個鎮都不少于15個村。鄉鎮紀委除紀委書記和少部分配備有專職副書記、監察室主任外,其他紀委委員都是由鎮站辦所負責人兼任,監督力量薄弱、監督不到位的問題相當突出,基層黨內監督最后一公里沒有真正打通。
(二)村黨組織同級監督難,監督存在寬松軟。過去,村(社區)黨組織管黨治黨意識普遍不強,落實主體責任存在弱化、虛化、空化現象。村務監督委員會處于村(社區)黨組織領導下,同級監督過軟,難以破解熟人情面問題,發揮作用不明顯。一些村(社區)議事決策公開不到位,群眾不敢監督、不能監督。
(三)民意訴求渠道不暢,監督難以實現常態長效。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缺少有效監督機制,導致群眾監督沒渠道、表達訴求沒人搭理,一些惠民政策在執行中走形變樣,一些村干部辦事不公、優親厚友,甚至以權謀私、與民爭利,損害了黨委政府公信力和社會公平正義。
▲黨建和廉潔工作站工作人員在良江村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公開大接訪活動
二、做法成效
針對農村基層黨內監督存在的突出問題,欽州市委于2017年4月出臺《關于進一步健全黨建工作站黨風廉政監督機制的意見》(欽辦發〔2017〕14號),創新建立基層全覆蓋的黨風廉政監督機制,并在逐步建立監督機制基礎上總結完善提升,于2018年9月,市紀委、市委組織部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全市黨建和廉潔工作站黨風廉政監督機制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欽市紀發〔2018〕17號),推進基層黨風廉政監督機制常態化、長效化,充分發揮黨風監督崗、為民服務站、民情直通車作用,為破解基層黨內監督難題探索出一條新路子。欽州市目前建成黨建和廉潔工作站245個,每個工作站負責監督3—5個村(社區),實現對全市1030個村(社區)常態長效監督的全覆蓋。
規范機構定位,明確監督職能
黨建和廉潔工作站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每個站配備1-3名專職工作人員,在不增加人員編制的基礎上,從鎮干部、新錄用公務員、大學生村官中選派綜合素質高的干部作為工作站工作人員,站長由科級非領導職務干部或年輕后備干部擔任,并從所覆蓋片區的非村“兩委”成員中選派群眾威信高的黨員代表或人大代表、群眾代表擔任廉潔監督員。工作站由縣(區)紀委、黨委組織部統一指導,鎮(街道)黨(工)委、紀委直接管理,授權賦予督促指導村(社區)黨組織落實主體責任、受理信訪舉報和收集問題線索、協助了解核實問題線索、加強農村黨員干部日常教育監督等4項監督職能,建立工作定期安排報告、問題線索排查處置、基層廉情分析預警等3項監督運行機制,對所轄片區村“兩委”干部和村民小組長、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等遵守紀律情況實施監督,對各項惠民政策及資金落實情況開展常態化監督檢查。
前移監督關口,發揮監督效力
黨建和廉潔工作站在每個村(社區)設立“監督舉報箱”、聘請“廉情監督員”、發放“廉情快遞”監督卡,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信訪舉報途徑,相當于把紀委設在老百姓家門口,群眾在自家門口就能反映問題,實現了黨建和廉潔工作站聯系基層群眾“零距離”“無縫隙”。工作站還轉變傳統“坐等靠”收集問題線索的慣性思維,入村接訪、田頭走訪、帶信下訪、上門回訪,充分發揮前移監督關口作用,成為黨組織密切聯系基層群眾的橋梁,深受群眾歡迎。同時,結合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欽州市各級領導干部和紀檢監察機關工作人員走村入戶,查臺賬、看現場、訪對象,仔細排查扶貧領域問題線索,并與黨建和廉潔工作站形成有效互動。2017年4月以來,全市黨建和廉潔工作站收集問題和線索2517條,轉紀檢監察機關立案462件,其中扶貧領域問題線索轉立案285件。
整合監督力量,提升監督能力
在全市普遍推行“鎮紀委+黨建和廉潔工作站”模式,以往鎮紀委1-2名專職人員監督10多個村黨組織及上百名村干部,推行這一模式后,每個鎮專職監督人員增加到10人左右,由鎮黨委、鎮紀委統一部署開展監督工作,監督力量明顯增強,大大緩解了鎮紀委人手少、任務重、監督缺位等實際狀況。今年1-10月,全市66個鄉鎮(街道)紀委立案524件,占全市立案數的54%,鄉鎮(街道)上半年全部實現扶貧領域執紀審查“全覆蓋”。
強化日常監督,優化政治生態
黨建和廉潔工作站把所覆蓋片區的農村黨員干部全部納入監督范圍,圍繞遵守黨的“六大紀律”情況,對黨員干部作風紀律情況開展監督巡訪,有效解決了農村黨員干部日常無人管、不會管、管不到位的問題,彌補了黨內監督在農村的空白。同時,通過向村黨支部下發廉情預警通知書、開展身邊典型案例剖析教育等方式,及時對存在問題查糾整改,有效深化源頭治理工作。2017年4月以來,黨建和廉潔工作站下發廉情預警通知書657份,開展廉政談話提醒2786人次。
▲黨建和廉潔工作站工作人員進村入戶核查低保資金發放情況
三、創新啟示
黨建和廉潔工作站模式使基層監督力量得到全面加強,監督效果顯現,村干部作風更加務實,黨內監督得到進一步強化,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如,全市查處低保、危房改造優親厚友案件,發案時間均出現在建立監督機制之前,之后基本未發現有新的優親厚友案件。
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黨建和廉潔工作站模式有效打通群眾向上反映問題的渠道,加大了鄉鎮黨委、紀委向下了解收集民情民意的力度,有效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推動查處發生在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深入有效開展,深得人民群眾歡迎和好評。
優化基層政治生態
黨建和廉潔工作站模式實現了農村基層黨內監督的常態化、長效化,不僅推動解決了一大批基層腐敗和作風問題,而且強化了對農村黨員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監督,把監督挺在前面,進一步優化了基層政治生態。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黨建和廉潔工作站模式有效預防和治理基層落實惠民政策縮水走樣、“蒼蠅式”腐敗等問題,推動解決農村基層干部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確保扶貧政策精準落實、扶貧資金精準使用,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為欽州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構建“一帶一路”南向通道陸海樞紐城市注入了強大動力。
▲黨建和廉潔工作站工作人員深入貧困戶核查低保金發放情況
來源丨欽州發布 |